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年福建省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来源:2exam.com 2013-4-6 9:06:00
 201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2)相与枕藉乎舟中,                 。(苏轼《赤壁赋》)

(3)故余虽愚,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回朕车以复路兮,                 。(屈原《离骚》)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广德湖记

                                      [宋]曾 

鄞县张侯①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郑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蔓、葵莼莲茨②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郑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碘。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碘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入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

[注]①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②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3分)

①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②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人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分)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老  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选自《遗山先生诗集》)

 

[注]①金宜宗贞枯四年(1216年),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诗人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 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1)请简要赏析首联所营造的意境。(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思家”所抒发的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子夜》)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家》)

C、巴黎大瘟疫流行,克洛德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采。(《复活》)

8.筒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贵其无信。布笑曰:  “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怎样“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请简述。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 “你这样一个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请简述。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孟子·离娄上》)

[注]①瞽瞍:舜的父亲,有恶行,曾经与人配合去杀舜。②厩:致。③豫

 

 (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孝”包含哪些内容。(4分)

 

(2)在孟子看来,舜的“孝”有什么社会作用?(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李 

①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

②“吉祥图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日趋完善,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③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和哲学观念的根本体现。

④形式上,“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一方面以图形寓意、囚物寓意,物吉图祥,情景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巧妙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组合,大胆的夸张取舍,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加之明快强烈的色彩,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别致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尽善尽荚的艺术感受和心灵慰藉。

⑤吉祥图案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荚的愿望。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在装饰上多以祥云来表现。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更具有中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⑥此外,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祈盼,词时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决心和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形象和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由于遭受疾病、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为了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渴望有一种保护神能驱灾避邪、安邦抚民而产生的。其造型大多集中了不同动物的特征经过组合而成。伴随著社会的发展、各部落之间的互相吞并,“神物”纹图也随之改变或逐渐完善。

⑦凝聚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吉祥图案,今天依然兵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重大的节日、盛大的庆典,还是普通的爷祀、婚丧嫁娶等,都可以看到吉祥图案的影子。对于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来说,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所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关于“吉祥图案”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受众群体广泛,是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传统纹样图案。

B.物吉图样、构思巧妙,对研究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源于先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历史悠久,至今仍在使用。

D.作为一种传统元素,融人现代设计已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

11.文章题为“‘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理想”和“现实”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2.请简要分析“样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观念的。(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金文吉

远山如黛。

如黛的远山下,便是米芾晚年隐居的墨园。

墨园之所以驰名天下,与一个叫“洗砚池”的池塘有关。“洗砚池”原本只是一方普通的池塘,池水清澈,虽无沙鸥翔集,但有锦鳞游泳。米芾少时习字,使在池中洗砚,经年累月,池水成了墨色,甚至岸边的梅树,开出的花竟然也是黑色的,素有“墨梅”雅誉。米芾辞官以后,将池塘周围的土地都买了下来,建立庄园,名曰“墨园”。

米芾初习书时,每逢挥毫临帖,必依古法,头顶瓷碗一只,碗里盛满清水,腕悬青砖半

块,以此苦练笔功。

初,米芾下笔草率,日耗纸百张,然进步无多。一天,家里来了一位游方僧人。僧人在看了米芾的用笔后连连摇头。“那当如何?”米芾问。僧人说,想和我学笔法,需要用我的纸,五两银子一张。

纸贵,米芾凝思三天,才敢落笔。字写出后,米芾不敢相信,短短三天,他的宇竟然大有长进。僧人留下了那五两纹银后悄然而去。至此,米芾明白,写字不但要用手,更要用心。

米芾学书,方式独特,称为“集古字”。及至晚年,铅华洗尽,登堂入室,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

世人不知,在书法上,米芾虽负盛名,但自比书圣羲之,仍感不足。然墨园不同,洗墨黑池,梅开墨花,墨园已成书家圣地。天下墨客不远千里,舟车劳顿,朝觐墨园,不过为求池中黑水一杯,以砺其志。墨园成就了米芾冠绝古今的勤奋之名。

隐居墨园之初,米芾每书皆用大笔,且每砚只蘸点墨,余墨均淡入池中,园中研墨、洗砚之人达十数人。

然求池水者众,米芾索性将无数墨块暗投池底,池水愈墨,池鱼竟黑鳞墨目,池边草木亦为墨色,墨园之名愈隆。

每有宾客到访,米芾必奉茶一杯,杯为白瓷,茶多为绿茶,但茶水却如淡墨,其味辛、苦。米芾自捻须摇首悠然品饮,诸宾客纷纷效仿,轻吹慢品,并频呼好茶。

及至清净之时,米芾或悬腕泼墨,或行吟浅唱,陶然于自家黑白园林之中。

米芾爱园成痴,一日突发奇想,何不将园中景致录之笔端,以传诸后世?米芾遂弃书从画。一木一石、一山一水皆烟云变幻,自成一绝,人称“米氏云山”。

居墨园日久,米芾身体每况愈下,先是手脚无力,后是剧咳颤抖,到后来,眼睛竟也出了问题。过去日挥三百纸而不馁,现在画一幅画都需数次停笔,卜憩。

一日,墨固来了一位僧人。僧人只临池叹息,不发一言。

米芾近前仔细观看,始认出竟是自己幼时的授业恩师。米芾倒头跪拜,请僧人入室上座,敬茶。寒暄毕,米芾面露得色,捧出画卷,请老师品评。

僧人凝思良久,连叹:病园、病画、病人、病心,囿于绝境而不自知。米芾愣怔,不知思师所言何意。

僧人说,外面桃红柳绿,园中却只黑白两色,无四季之分,此为病园;画意清冷瘦绝,全无春色,此为病画;久居墨污之地,百毒侵身,此为病人;书画与虚名纠结,此为病心。四者中心病最甚。

一语惊醒梦中人。米芾两股颤颤,几不能持。再拜,求恩师赐脱困之方。

僧人拿出一墨,说,昔年我五两银子卖你苹纸一张,今日我五两黄金再卖你清墨一块。渔水清澈之日,当是你目明心聪之时。

米芾接过墨块,奉上黄金五两。僧人持金出门,“咚”的一声将金子投入池塘,转身移步而去,竞不回头。

待僧人远去,米芾即让家人将自己所画的木石山水悉数翻出,堆积在洗砚池畔,亲自将多年心血付之一炬,“米氏云山”从此绝迹。

火焰飞舞跳跃,明亮的色彩中,墨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生机。

                                                             (摘编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无论是临帖学书的顶碗悬砖,“集古字”,还是挥毫作画,米芾都是不落俗套,独具一格的。

B.米芾晚年书法铅华洗尽,后又创作出自成一绝的“米氏云山”,说明他书画艺术造诣很高。

C.文章写墨园池鱼草木受染成墨,庄园成黑白园林,以一种荒诞的手法突出书法艺术的神奇。

D.从动作描写看,“捻须摇首”表现了米芾自得的心态;  “轻吹慢晶,并频呼好茶”表现了宾客附和的心态。

E.文章用“虽无沙鸥翔集,但有锦鳞游泳”来描写洗砚池,化用古人文句,用词典雅,句式工整。

14.小说两次写到僧人,在情节关联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5.文章说“池水清澈之日,当是你目明心聪之时”,这句话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王泗原

                                                  叶兆言

①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②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太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的严肃。

③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照例是问昨晚睡‘芋如何,体温可好,  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

④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①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

⑤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以家传,—方面全靠自习。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另一位就是王泗原。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及。学问是人做的,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⑥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向人家卖弄这些破烂。影响大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音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⑦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他觉得王泗原“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压倒古人”,觉得他的文章“不读书破万卷就写不出来”。

⑧祖父对王泗原的欣赏非同寻常,常以平生获此得力助手而自豪。王泗原在与祖父的闲谈中,说起昔日研究典籍的种种独特感悟,祖父觉得很有意思,力促他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做随笔写,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起初是十六开白纸钢笔写,祖父很喜欢这类文字;提出要分类装订,自告奋勇乐意为他效劳。祖父对这些文字始终“深致奖誉”,渐渐老眼昏花,王泗原又改毛笔纸墨,用大字抄录送来让祖父过目,再到后来,祖父目力更加不及,只好改为口述。

⑨终于完稿,终于成书,这就是后来让学界感到震惊的《古语文例释》。凡是熟悉王泗原的,无人不敬佩他学问精详。然而他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古汉语的研究深入,现代汉语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

⑩王泗原的白话文非常漂亮。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当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手云集,谈笑皆鸿儒,王泗原之外,还有张中行,还有张志公,还有隋树森,都是一时俊杰。还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评价,人教社的教材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王泗原看过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最后一个守门人。

⑩王泗原曾当过胡耀邦的家庭教师,每周上门为其授课,  自然是有专车接送,但是他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以免过分张扬。这就是他最典型的迂腐之处,胡耀邦敬佩王泗原的学问,执弟子礼甚恭,他却从不以此为炫耀,终生不改布衣本色。

                                                                  (摘编自《陈旧人物(增订本)》)

[注]①老开明:指1926年由叶圣陶、夏丐尊等人创办的开明书店。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久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

B.王泗原是叶圣陶的得力助手,并且深受其欣赏、信任,所以,人们称他是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C.张中行是学问大家,与王泗原又是老同事,文章引用他对王泗原著作的评价,突出王泗原著作的分量。

D.王泗原把研究典籍的感悟写成随笔,并在叶圣陶的力促下,汇成《古语文例释》一书,此书震惊学界。

E.第@段写王泗原“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体现他谦卑低调的布衣本色。

14.文章第③段引用“祖父”对王泗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5.文章第⑤段说“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这句话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6分)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